undefined

前陣子在圖館借的另一本書「如何在火星生活」是本文庫版大概 A5 大小方便攜帶閱讀,甚至蹲廁所的時候都不會覺得它有壓力。

 

這本書不是開玩笑的,它是 TEDbooks 系列的書,我買過一本,但我發現其實站在書店看一個半小時就可以消滅了,實在不需要買回家。

 

這本書講得會讓人覺得有點天馬行空,但實際想想又信以為真,我認為這些都是可以被克服的,甚至很多的技術我們都已經具備,只要人類真的走到窮途末路,一定會發展出一套踏上別的星球的計畫。

 

如果希望地球能夠永遠適合人類居住,那我們不能僅只是保護它,為保障人類在宇宙中能夠適應各種場合,我們需要殖民其他星球,人類基因中所存在的探險因子,讓我們不會只是安於現況。他的書上寫道,為了生存我們必須變成星際種族,這樣才符合永續的條件。火星是目前離人類最近,現階段來說最適合用來殖民人類的星球。

 

當然也有人說那月球咧?月球自從七零年代阿姆斯壯那些人上去之後,就再也沒有人想去,沒有人提議要在那邊殖民我想只有兩個原因,一個就是那邊鬧鬼了,可能有什麼恐怖令人驚慌的警告在月球你看不見的那一面,所以沒人想去;另一個就是太近了,誰會想從一樓搬到五樓。

 

1952 年,德國科學家馮布朗出版的火星計劃,是目前世界上公認最具影響力的太空旅行手冊。當然我是沒有看過,但既然是旅行手冊一定就跟使用說明書一樣重要。當時美國千方百計地把馮布朗軟禁在美國德州,他也替美國實現了很多的火箭設計,馮布朗也是美國 NASA 很重要的人物之一。

 

前往火星是一趟漫漫長路的旅程,會使用霍曼轉移軌道( Hohmann transfer orbit )的方式進行,那是最節省燃料的火星旅行方式。跟很多利用空間轉移或是光速飛行的電影電視劇不一樣,光速飛行跟空間轉移對於現在人類的科技來說我覺得永遠辦不到,我反而得找到蟲洞或製造蟲洞的方法似乎比較符合邏輯。

 

霍曼轉移軌道的運作方式是先將太空船從地球表面爬升到跟火星交會公轉的軌道之後,利用這個橢圓形的軌道依貫性滑行到火星,快到火星的時候再點燃引擎減速。書上說這個方式有點像是泰山抓著藤蔓,從這棵樹擺盪到另一棵樹那樣。但這方式要成功必須經過精密的計算,還有不能錯過每 25 個月一次的最適合發射時間。

 

時間這種事情經過縝密的計算之後可以在毫秒之差,但書上說他沒有估算到范艾倫輻射帶( Van Allen radiation belt )這種東西,地球上因為有這種東西阻擋著太陽輻射,讓生物得以找到生路。不過火星上面沒有這種東西,這意味著在火星上從事戶外活動通常要穿著太空服,就算是倒個垃圾也必須全副武裝馬虎不得,如果你想活久一點的話。

 

如果要在火星上生活要克服的難題很多,生物的必要條件:陽光、空氣跟水。陽光不是問題,火星上有足夠殺死你的艷陽跟輻射線,但液態水跟空氣幾乎沒有。

 

在地球上,人類呼吸的空氣有 78% 是氮氣,28% 是氧氣,而火星上的空氣有 96% 是二氧化碳,2% 的氮氣跟 2% 的氬氣,書上說就二氧化碳的重量來看,碳佔了 28%,氧佔了 72%,所以事實上氧原子還是有一定的比例存在,問題就在於怎樣把它變成可以呼吸的氧。

 

水中的氧原子佔了 89%,聰明的國中生就可以從電解的方式還原氧氣,只是這需要耗費大量的電力,再說電要從哪裡來又是另一個問題,更大的問題是火星根本沒有液態水。

 

從地球帶水到火星上是很愚蠢又不且實際的做法,但好險從地球發射到火星上各式各樣的探測船回報得知,火星上的冰很豐富,這些冰有些存在土壤碎削裡就像永凍土一樣,比須靠加熱的方式把水溶出來,但前面有講到,這跟電解水一樣要耗費大量的電力,書上說除了太陽能以外建議使用小型的核子反應爐來加熱(反核人士要準備走上火星街頭了)

 

再不然就得用鑽的,就像地球上地表下的地下水那樣,靠鑽探來得知火星上有沒有液態水,這可能需要一隊像「世界末日」布魯斯威利的鑽探大隊登場,但是他們不需要把火星炸掉,只要想辦法鑽出水來就可以。

 

不過這些工事得在特殊的環境中進行,因為火星上的低溫可能讓水剛出土就結冰了,但這問題我認為不難解決,真正的難關還在後頭,你要吃什麼?

 

想要在火星上吃到新鮮的牛肉是不可能的,會呼吸的都自身難保了沒有人有閒功夫去照顧這些牲畜,所以初期在火星上殖民時的食物會以植物或昆蟲為主,你沒有看錯,有昆蟲。

 

蚱蜢、蟋蟀這類的昆蟲富含豐富的蛋白質,書上說這西食物口感爽脆會用來設計成火星上的菜單(想到就令人覺得噁心想死……),我想很多人看到這裡就決定不去火星了。看過「絕地救援」那部電影的人就知道,男主角製造溫室培育馬鈴薯,這些馬鈴薯讓他活了幾年。你可能會想我就吃這些馬鈴薯也可以啊。啊恩勾,電影只演了兩小時,如果要人ㄧ輩子只吃馬鈴薯,是我的話應該想在火星上直接蒸發掉。

 

空氣跟水大概就這個樣子,除此之外我們還得在重力只有地球十分之一的火星上活動,如果沒有太空服調節壓力,人很快就往生了。所以還有人建議不要在火星地表上興建居住艙,居住艙應該深入地底、岩穴、天然洞穴,以阻擋宇宙輻射跟大氣環境的危害,在這同時還得改造火星讓它變得欣欣向榮才行。

 

書上說改造火星是個曠日費時動則數千年的天荒地老大工程,重新改造的程序就是讓它地球化,又叫做「行星工程」。這名詞超酷,好像在遊戲裡才會出現的事情。

 

要讓火星暖化,有個提議是在火星軌道上建造一面巨型的太陽帆,直徑大約 250 ~ 500 公里,反射太陽的光線讓火星極地的冰塊融化,冰塊融化後我們就可以得到液態水,這時候就可以移植地球上的大型植物,火星上豐富的二氧化碳能讓植物爽快的製造大量的氧氣,或者用更有效率的方式,讓細菌登場。

 

凡特是最早定義人類基因序的科學家之一,以目前的技術,改造現有的微生物,讓它們適合在火星岩削中生長,釋放出全氟碳化物,火星很快就會變暖,全氟碳化物就是舊式冰箱、冷氣機壓縮機裡會用到的那種不是環保的冷媒;或是利用現有的細菌製造阿摩尼亞跟甲烷,也會在幾十年後讓火星溫暖許多,細菌製造出來的阿摩尼亞跟甲烷進入大氣層後,也有助於抵擋宇宙射線跟太陽輻射。我想我們只要把地球暖化的方式整套搬去火星上,我想應該很快就可以把火星給 毀滅了 改造了。

 

但好不容易融化的水跟製造出來的氧氣也不能白白的讓它飄走,在低重力的環境下,什麼東西都會隨風而逝,我們需要建立空氣淨化廠,淨水廠這類的生命維持裝置來保持人類活著需要的能源。

 

有另一造邪門的說法,就是說與其改造一顆遙不可及的星球,不如來改造人類!以現在人類的科學技術來說,絕對比改造行星來的容易許多,但是該怎樣改造?哪些人需要改造?都是備受爭議的話題,只要跟人扯上邊的事就不會只有對跟錯的答案,但我願意,來改造我吧。

 

有看過「火星任務」這部電影的會知道,電影中太空人到了火星,最後發現地球人其實是火星人的後代。這其實是有科學根據的,話說在太陽系剛開始形成的時候,來自四面八方大大小小的石頭橫衝直撞,火星也已經被證實是從經有過液態水的星球,問題在於它現在為什麼沒了?

 

也人推測火星原本就有生命存在,在那些彗星跟小行星撞擊火星的時候,把火星上的碎片撞擊到太空中,如果這些碎片是有生命存在的話,火星碎片有可能是在撞上地球後把生命一併帶到了地球。而已經有研究報告說明了微生物是可以在太空中旅行存活的。

 

所以有一部分科學家相信,火星曾經有過生命出現,時間就在地球的生命出現之前,表示說地球上的生命來自於火星。 這實在是太酷炫了! 原來我們是火星人的後代。)

 

書上說了很多我覺得有意思的方式跟論點,就算你沒有想要去火星生活也值得拿起來看翻一翻,它沒印幾頁花不了多少時間(但你如果買了就要花你不少錢)。在火星上生活的種種環環相扣,就像要從台灣搬到國外去生活那樣吧,很多東西都不再是那個樣了,可以慶幸的是我們不用大費周章地把冰塊融化,因為它們已經快要化成一灘水了……

 

等到那邊一切都準備妥當之後,火星就會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對於現階段快要被玩壞的地球,殖民火星刻不容緩,讓人類再次繁榮重現文明,我們出發吧,火星見!

 

 

 

PS. 

 1. 以上資料來源 如何在火星上生活 。

 2. https://www.ted.com/talks/stephen_petranek_your_kids_might_live_on_mars_here_s_how_they_ll_survive/transcript?so&language=zh-tw#t-85620

 3. 中秋節來了,這屬於月亮的節日,雖然它的背後可能藏著很多不可告人的秘密,但我們沒有打算要在那邊殖民,所以不用擔心了。

arrow
arrow

    S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