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隔了好久好久沒有講到相機,剛好前陣子手滑買了台二手相機,讓我一時興起想講一下 RICOH 這系列相機發展的歷史。(對攝影沒興趣的可以不用點進來看我廢話了R~~~)

 

簡單介紹一下 Ricoh(理光)這間公司。RICOH 成立於 1963 年間,最初是生產感光紙材,後來進行光學器材的研究,發展自身的相機系統,目前主要是商業事務用機及輕便相機的製造商。

 

西元 2011 併購 PENTAX 影像事業部,讓 RICOH 的交換鏡頭相機系列的技術更加完善。但這系列部探討交換鏡頭系列的相機,主要以輕便相機為主,因為輕便相機我認為一直是 RICOH 的驕傲,理光在競爭白熱化的相機市場裡走出獨到的特色,也因為這系列經典設計成為價格居高不下的榮耀!

undefined

(from:https://www.the-saleroom.com/en-gb/auction-catalogues/astons/catalogue-id-astons10123/lot-ae0bc74d-ca12-4b8d-a3d2-a82b014864f6)

undefined

(from:https://www.the-saleroom.com/en-gb/auction-catalogues/astons/catalogue-id-astons10123/lot-ae0bc74d-ca12-4b8d-a3d2-a82b014864f6)

 

上面這台相機就是傳說中的 R1,它發表於 1994 年,主要鏡頭為 30mm F3.5 (快門 2s~1/500s)的定焦輕便相機,整機有很高的塑膠感,搭配機頂的液晶顯示器、拍攝模式選擇、自拍控制器、閃光燈模式選擇,伽利略式自動對焦,把手側有相片日期打印的功能設定,是一台功能齊全到讓人驚呼連連的輕便相機。

 

特殊的能力是相機背後的開關,NORMAL 就是一般拍攝,在底片上是完整的 36mm x 24mm 成像,像下面這樣:

undefined

切換到中間的 P 並不是程式曝光的意思,而是 Panorama 全景的意思。撥到這個檔位相機內的機構會自動彈出上下擋板,讓底片上的成像形成上下切材後的影像像下面這樣:

undefined

但這些都不足為奇,它實際上內藏有一片廣角的 24mm 鏡片,把後面撥到  WIDE P 這個檔位,鏡頭會自動復歸並降下一片鏡片然後重新啟動。這樣的機構設計讓人覺得很神秘,而且讓整個視角更廣闊。要知道在當年那時候的光學技術,24mm 已經算非常廣角,這樣的功能已經羨煞很多人。

 

以目前的觀點來看,唯二的缺憾就是在這樣全景的檔位光圈將固定在 F8,這意味著你必須在光線充足的環境下使用,當然風景攝影上腳架之後都可以輕易的達成這樣的條件;另一項就是上下檔片造成的上下畫面切材依舊存在,不過看起來卻很有電影畫面的氛圍,但實際是因為鏡頭邊緣的成像低劣,製造商為了避免觀賞這感受到這樣的畫質,乾脆把影像做切材,但這可以用特殊的方式克服,畢竟現代人使用底片相機拍攝已經不再要求什麼樣的畫質,現在要求的是一種感動。

 

所以 24mm 的成像就像下面這樣:

undefined

我的底片相機常有漏光的事件發生,這種事很隨性,我自己也很難掌控,只好當它是一種莫名的驚喜。

 

還有一項值得說嘴的設計,那就是底片的上片方式是採用預卷的方式。底片裝進片艙闔上背蓋後,相機會自動把整卷底片捲到另一頭的片軸上,也就是底片的片殼會是空的。然後每按下一次快門,曝光完成後就會收進底片殼裡一張,這樣的設計可以避免誤開背蓋而整卷報銷,是一個我認為很貼心的設計。

 

這台經典的相機設計也在隔年 1995 年獲得相機大賽特別獎,同時這台相機的設計後來也授權給 Rollei 相機生產,基本上外型與構造也是與 R1 完全相同。

Rollei Prego Micron

undefined

(from:https://www.etsystudio.com/listing/583102891/rollei-prego-micron-ricoh-r1-copy)

undefined

(from:https://www.etsystudio.com/listing/583102891/rollei-prego-micron-ricoh-r1-copy)

 

我大概在 2010 年的時候從露天商店用新台幣 1600 塊錢買了 R1 這台相機。先撇除外觀的使用痕跡不說,當初買下她的時候功能完全正常,大該只拍了兩三卷就被我放著,因為她握在手上的手感實在感覺很脆弱,很擔心我這樣粗暴的使用下會早衰,所以我其實很少使用。

 

約莫三、四年前,有次心血來潮帶著她去拍照,沖洗發現幾乎張張迷焦,我又試了幾張發現確實對焦系統發生異常,閃光燈也開始愛閃不閃,後來甚至不再發光讓人好難過。

 

把它送去相機師傅那裡維修的時候我還帶了幾張拍壞的照片給他們看,又過了一陣子,修理的店家打來說維修費用估計新台幣 2800 塊錢,我聽了之後差點噴血暈倒,本來打算不修了,但後來實在太喜歡這台的外型,決定還是把它給修理好,這兩年拍過一捲,覺得還是可以的,可惜的是液晶已經開始斷字,這似乎是這系列相機的通病,網路上有很多 DIY 拆解修復的方法,我曾經嘗試過一次,但實在令人心驚膽跳。

 

好在 R1 除了日期外並無記憶功能,也就是說所有的拍攝模式、閃光燈模式在相機重啟後都會恢復預設值,只要記得按了幾下是哪個模式就可以了。

 

Ricoh R1 算是底片相機時代接近晚期的作品,但卻開創了輕便相機的新紀元,很多外型經典的輕便型底片相機都在這時候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考驗著相機廠的光學能力和機構設計,對於未來的影像技術的進步功不可沒啊。

 

事隔一年後理光在 1995 年再度發表了 R1s,這台相機基本上完完全全的與上一代 R1 相同,差異處為外殼採用銀色塗裝(有人說是鋁質外殼,但我總覺得是塑膠。),它取消了手把的皮革包覆,最主要進步的地方則是增加了鏡片上的 MC 多層鍍膜。

undefined

(from: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0604_Ricoh_R1s_Silver_with_case_(9122184225).jpg)

undefined

(from:http://on-and-on.ocnk.net/product/5092)

 

當初在 R1 跟 R1s 間游移不定,後來因為 R1s 的售價總是多那麼一千塊而作罷。事到如今,R1s 的價格依舊居高不下令人費解,我相信多半有炒作的嫌疑,畢竟這類型的相機每壞一台就是少一台,物以稀為貴,但當然還有更貴的我根本連看都不敢看啊。

 

雖然 R1 拍出來的影像並沒有特別讓人驚艷,但是它規矩、流暢、輕薄、便攜的外型確實讓人愛不釋手。我在考慮找天簡單補強一下它容易漏光的習性後再帶她出門拍照。

 

 

“在這裡先講一下,這系列的相機的圖片都是網路上找來的,圖片下面有附上出處,我懶得自己拍,也沒有徵求同意,有的相機我也根本沒有,所以故事就是這樣不要檢舉我R。”

 

 

PS. 

1. 預祝所有人清明假期愉快!

2. 「一級玩家」算是這個月看過最屌的電影,它裡頭的彩蛋多到爆炸,就連我也只能勉強看出幾項,非常推薦對於電玩、動漫、影視有興趣的人去觀看,超爽的!

arrow
arrow

    S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